我國輻照食品工業的發展還存在一定的差距
現在世界各國對食品的使用越來越嚴格,食品防腐劑、添加劑的使用,關系到我國食品質量和安全在國際市場上的競爭力,美國、歐盟、日本等發達國家是我國食品出口的主要市場,特別是《蒙特利爾公約》,全面禁止使用傳統制冷劑甲基溴,對我國冷藏臘肉傳統方法的挑戰,也為加快我國目前輻照肉市場的發展提供了機遇。我國農副產品每年因蟲害造成的經濟損失,霉變等原因造成的損失高達40多億元,僅水果一項每年就損失3億元,輻照過程可以通過劑量控制對預包裝食品進行消毒,消除食品生產中嚴重的交叉污染問題,因為輻照是在室溫下進行的,風味營養損失少,與人工處理、烘干、冷凍相比,輻照處理能耗低幾至十倍,且在短時間內輻照可大量加工食品,方便大規模連續精確加工食品。
據中國科學院院士王乃炎介紹,美國、日本和歐洲發達國家的輻照食品技術已經完成了從研發階段向產業化階段的轉變,進入快速發展的成熟階段,中國年均增長率為15%,平均吸收劑量小于10kGy的食品沒有毒理學危害,不再需要進行毒理試驗,在營養學和微生物學方面也是安全的。為了達到預期的技術目標,任何適當劑量的食品輻照都是安全的,營養上足以食用,不需要強制性的劑量上限。但是,并非所有的食品類別都可以用作合法的輻照技術,王院士強調,輻照食品由于其特殊性,本著嚴謹的科學態度和對食品安全負責的原則,各國將繼續加大對食品輻照的監管力度,同時,實行輻照食品準入制度,57個國家和地區的政府或國際組織批準了230多種輻照食品上市。年市場銷售量超過40萬噸,食品輻照加工已被列為國際重點推廣項目,目前輻照牛肉已在美國1000家超市銷售,輻照食品技術的快速發展為全球食品安全做出了貢獻。
王院士認為,與發達國家相比,我國輻照加工產業存在較大差距,主要原因是產品品種不足,不能滿足市場需求,產業規模小,許多重要產業領域仍然空白,發展空間很大,我國輻照食品發展也比較迅速,國家質量監督管理總局批準并制定了輻照食品衛生國家標準的輻照食品有18個品種、6大類,幾十種輻照食品已進入市場,目前,我國輻照技術主要應用于小包裝熟食、預冷小包裝鮮畜禽肉、部分保健食品的輻照,進出口農副產品和食品的檢疫處理,儲糧中的輻照殺蟲劑。據海關統計,近年來,農產品和雜品,我國進出口貿易中可能受到昆蟲、細菌污染的食品和部分產品約占進出口的1/3,達到9000萬噸,價值450億美元。為了避免一些細菌、害蟲和化學毒素傳入中國,輻射處理是一種非常有效的方法,天津港正在建設輻射檢疫研究和應用的電子加速器,王院士建議在我國主要口岸建立輻射檢疫處理示范設施,并通過法律法規加以推廣,我國糧食儲備主要依靠農藥的熏蒸處理,農藥殘留的藥物和對環境的污染對人們的健康,特別是對經營者有害。而且,長期的吸毒使這些昆蟲